1991年8月,因緣際會,我有幸與路遙結識。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,也是僅有的一次。
與路遙結識,是通過王天樂(路遙四弟)。一次偶然,我與王天樂結識,成為好友,當時他在陜報駐延安站工作,我在延安市車村煤礦擔任常務副礦長。熟悉之后,我才得知他是路遙的四弟。當時,路遙已是比較有名氣的作家,他的作品我看過不少,對我影響很深,我對他很是欽佩。得知我想結識路遙,他表示有機會安排我與路遙見面。由于各種原因,加之路遙平日里很忙,與路遙見面這個愿望一直沒能實現。
與路遙的見面,有些短促。
8月上旬的一天,王天樂電話聯系我,說是在黃陵店頭進行采訪工作,耽誤了回清澗的班車,讓我幫忙安排一輛車送他回家。我安排好車輛后,邀請他來我辦公的地方吃頓便飯再走。大約是下午兩點左右的時間,王天樂來到了我的辦公室,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人。我見他倆眉宇間有幾份相像,還沒來得及猜測,王天樂便告訴我此人就是他大哥,路遙。
我連忙站起來和路遙握手,招呼他們坐下。坐定之后,我便細細打量起了路遙。他戴著一副赤褐色眼鏡,面帶幾分倦容,胖胖的,皮膚有些黑,滿臉胡茬,頭發有些凌亂。這與我腦海中作家的形象截然不同。我印象中,作家大都是白面書生,皮膚白白凈凈,把自己拾掇的干干凈凈,說起話來侃侃而談,但路遙長得有些粗獷,走起路來很快,步伐邁的也很大,穿戴也不是很講究,衣服隨意搭配。
在這之前,我對路遙本人了解甚少,只是讀過他的一些作品,《人生》《平凡的世界》等,他的作品就像是我的精神食糧,在艱難困苦的日子里指引著我前進。特別是《平凡的世界》中描寫煤礦工人生活的情節,每每讀起來,總使我感慨萬千,潸然落淚?;貞涍^往歲月,就好像是在寫我自己。但我終究不是路遙本人,對寫作初衷和背景了解不多,只是道聽途說或是在相關書本中零星了解一點。我總想能與路遙見上一面,給他談談我對他的作品的感想,更是好奇,究竟是怎樣一個人,能寫出如此感人、偉大的作品。
飯很快安排好了,都是些簡單的飯菜。路遙吃飯很快,端起飯碗猛扒幾口,吃起來絲溜絲溜地發出聲響。他煙癮很大,幾乎煙不離手,一邊吃飯一邊抽煙。一頓飯的功夫,抽了四五根煙。他話很少,大多數時間在吃飯抽煙,斷斷續續地聊天中,我知道了一點他寫《平凡的世界》的背后故事。路遙在創作《平凡的世界》的時候,親自到煤礦體驗生活。他去的是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,王天樂也在那里上班,因此他兄弟二人的關系較其他兄弟親密一些。說是體驗煤礦生活,但他是實實在在的干,他與礦工們一起勞動,交朋友,把自己完全融入到煤礦工作中。他給我講了些在煤礦上的生活事跡,總能引起我的共鳴。
這頓飯吃的很愉快,路遙也很高興。吃過飯后,他們便著急動身。在延安市車村煤礦辦公樓前,我與他倆分別合影,我開玩笑說,下次再見,我們看看照片上誰老的最快,他倆哈哈大笑。臨走之際,我與路遙互留了聯系方式,約好下次有機會再聚,好好喝一次,不醉不休。
但這次離別,卻成為我和路遙的永別。
(高云崗與路遙)
(高云崗與王天樂)